近年来随着抗黄化曲叶病毒(TY)番茄品种在全国各地推广,番茄灰叶斑病(匍柄霉叶斑病)也由一种不常见的病害逐渐发展为严重发生的病害并呈现出流行的趋势。为了减轻该病对番茄生产的影响,减小给菜农带来的损失,现对灰叶斑病的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1、病害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症状主要分两种。
小型斑:较为常见,病斑为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但病斑保持在0.5-5.0mm之间。初为圆形或近圆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至黄褐色,边缘深褐色,具有黄色晕圈,有的病斑上具有同心轮纹,叶片背面病斑颜色较叶片正面浅。
大型斑:这种症状相对较少,病斑较大,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达5-10mm。病斑中央褐色,叶背病斑颜色较深,为黑褐色,病斑周围具有黄色晕圈。有时在叶缘也形成大型病斑,病斑沿着叶缘发展呈不规则形。以上两种病斑到发病后期时均易穿孔破裂。严重发病时病斑布满整个叶片,使叶片干枯脱落,甚至整个枝条变黄干枯。更为严重时可蔓延至叶柄、茎蔓,甚至萼片、果实,造成减产。
2、病原菌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主要有茄匍柄霉和番茄匍柄霉两种,但目前以茄匍柄霉为主。
3、发生规律
病原菌可在保护地土壤中的病残体及种子上越冬,发病后病部产生病菌进行在侵染。该病主要在气候暖湿地区的春夏季节发生且在相对湿度较大时有利于病害的蔓延。 值得注意的是,抗黄化曲叶病毒的番茄品种在春季、秋季会大面积发生番茄灰叶斑病。
4、综合防治技术
由于番茄灰叶斑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生和流行的一种病害,对于该病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抗病品种还极为少有。因此目前对于该病要以防治为主。
(1)农业防治。
①清除病残体,种植期内及时清除田间老弱病叶,在拉秧后及时将田间病残体清理并焚烧,减少初始菌源。
②合理轮作,在发病较重的田块利用非寄主植物如十字花科、瓜类蔬菜轮作。
③控制温度,在病害发生初期严格控制棚室内的温湿度,温度控制在20℃以下,相对湿度控制在60%以下,适时放风除湿,并且应防止早晨棚室内发生滴水现象。
④隔离栽培,在发病较重的田块周围,种植非寄主植物或设置隔离带,防止无病田块染病。
(2)化学防治。因为该病流行较快,以此在在初期发现病斑后及时用药非常关键。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900-15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2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以及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4000倍液等。药剂的使用间隔期要依据病害的严重程度以及天气情况而定,由于高湿的天气有利于该病的传播及蔓延所以在阴雨天可以缩短用药间隔期。
西安金鹏种苗有限公司